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 你好,请
  • 登录
  • logotext

    地球两端同“看”锆石年龄

    编辑 : 中心
    2005-09-28

          “晚上好!”——刘敦一发出问候。

          “早上好!”——科尔·丹尼却这样回应。
    刘敦一稍一迟疑,马上意识到这是中国北京与巴西有 11个小时时差的缘故。也难怪,这样在计算机上面对面地聊天,很容易让人忽略双方是在地球两端相隔万里的事实。
          这是 9月 19日 19时 30分,在中国地质科学院北京离子探针中心,三台与巴西相连接的电脑前的一幕。地球两端的科学家正准备进行一场跨时空的合作——远程测定一组采自巴西的锆石年龄。
           然而,正式测试前,我方科学家却发现对方寄来的样品靶与样品靶图不相符。中心主任刘敦一马上呼叫对方负责人前地科联主席科尔·丹尼。当这位国际著名的构 造地质学家坐到远在地球另一端的电脑前时,他和老朋友刘敦一就像面对面时一样互致问候。经过交流,刘敦一与科尔·丹尼商定:中方把现有的样品靶照相制图传 到巴西,以便巴西科学家对样品靶进行测试。
           于是,就出现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科尔·丹尼与曾任国际地科联副主席的刘敦 一有着深厚的友谊,在学术上有很多交往,他所在的圣保罗大学与北京离子探针中心也有着长期的合作关系。早在我国引进离子探针质谱仪 ( SHRIMPII)不久,科尔·丹尼就来京上机,并在这台仪器上取得了 15个锆石的年龄结果。这些结果在他主持的《南美地壳演 化》这一重大项目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这次,在刘敦一的建议下,圣保罗大学同位素地质实验室成为北京离子探针中心在国外的第一个远程控制工作站,并首次远程实测一组巴西锆石样品。
           移动样品靶,打开离子束,聚焦……远在巴西的研究人员在互联网电脑终端操作,北京的仪器马上作出相应动作,双方电脑分别显示出锆石样品在离子源中被离子束轰击的图像、离子探针质谱仪的即时工作状态和声频、视频同步交流软件的控制界面,以及测试分析的数据结果。
    北京和巴西两地的专家,同时在各自的电脑屏幕上看到相同的表明分析过程和仪器状态的图表。
    巴西寄来的样品靶里,有大大小小、密密麻麻好几百粒锆石。这些锆石并不是来自同一块标本,而是为了测试方便,后期制作在一个样品靶上的。这次预计测试 100个点,持续 24个小时。
           这一测试是由科技部支持,中国地质科学院北京离子探针中心、国家标准物质研究中心和吉林大学共同承担的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大型科学装备远程共享示范——离子探针质谱仪远程共享控制系统》完成的。
    中心主任刘敦一介绍说,锆石定年是同位素地质年代学中最重要、应用最广泛的方法。它为地质演化提供时间坐标。需要锆石测年的外国科学家只要将样品寄至中 国北京,研究人员在异地通过因特网对安装在北京离子探针中心的离子探针质谱仪进行操纵,就可完成对标准锆石样品和待测锆石样品年龄的测试过程。
           在现场记者看到,在巴西科技人员通过远程控制端的电脑设定了分析参数、键入样品号并给出开始记录数据的命令后,位于北京的仪器便开始全部的分析过程。在分析过程中,两地的操作者随时对测试进程和测试参数等进行同步声像交流、沟通。当样品分析完成时,分析结果同时在两地打印输出。
            9 月 20日,北京测试现场,科技部等部门的专家在观看了测试全过程后表示,在因特网公共网络环境下,异地科学家能够实时远程控制离子探针质谱 仪,观测样品图像实时变化,在线获取试验数据等,犹如亲临北京现场实验,方便、快捷,节省资金,可满足多个科学家异地实时进行协同实验、研究的需要,极大 地推动了科学研究的进展。
    © BJSHRIMP 2013 - bjshrimp.cn